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

大王镇

信息详情

人口8.9万,面积122平方公里.  这里诞生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珍藏了我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里哺育了邓天乙、李耘生、张太恒等大批仁人志士,被誉为“红色基地”、“将军之乡”……但这里却不靠山,不临海,没有任何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因此,当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南部,素有“东营市一枝花”、“齐鲁明珠”美誉的广饶县大王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在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全力进军山东第一镇时,“大王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大王镇这方土地拥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王人发扬紧跟党走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坚定“建设文明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一路领先。2007年,当“大王人民齐奋进,争创山东第一镇”的口号在全镇广泛唱响的时候,这里已率先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大王镇大力实施“强工、扶农、建城、兴商、富民”的方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20亿元,生产总值75亿元,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固定资产总投资53亿元,境内财政总收入7亿元,出口创汇2.5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工业国际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现代化进程渐入佳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荣获全国最适宜人居新城名镇、全国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镇、山东十大名镇等荣誉称号,创造了“三化三集中”的新农村建设“大王模式”,被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列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研究课题。从无任何自然优势到创造发展优势,为新农村建设破题,这在许多专家学者眼里是一个“大王现象”。让我们再次把目光会聚这片神奇的土地——“红色大王”,看“红色大王”是如何领跑和谐新农村,全力进军山东第一镇的。  经济大王:工业国际化渐入佳境  在华泰集团20万吨/年SC纸项目建设工地上,厂房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这个项目是华泰集团与世界造纸巨头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资建设的,总投资20多亿元,将填补国内市场空白。近年来,大王镇大力实施工业国际化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工业旗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走出去,瞄准国际市场,引进世界尖端技术设备,抢先占领制高点,在大王镇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  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投入促进优势产业向集群化发展。120万吨/年新闻纸、1000万套/年半钢子午胎、1500万套/年高性能制动片等30多个一次性投资超1亿美元的高精尖项目陆续建设投产,建成了华泰、凯银等6大经济园区,形成造纸印刷、汽车配件、化工热电、轮胎橡塑、建筑建材等5大支柱产业,涌现出2300多家各类企业,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1家,超50亿元的2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拥有3家全国500强企业和2家上市公司。培植了“华泰”、“凯银”等一批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华泰、信义、金岭、华星、金宇、永泰、金泰、恒丰、红星等企业成为在全省、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大王镇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环保型新闻纸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子午胎生产聚集地,全国最大的摩擦材料生产研发基地,山东省重点石油及盐化工基地。  加大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成立了工业科学院,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4家,各类研发机构1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各大企业都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信义集团建立的全国一流的摩擦材料科研测试中心、华泰集团引领着行业技术执行标准的造纸研发中心、以金泰公司为代表的橡胶轮胎产业研发中心,为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通过深化产学研结合,大王镇与国内外120多家高等科研院所、技术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大王镇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课题30多项,拥有专利20多项,被列为全国高新技术园区、全省星火科技示范乡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区、山东省专利镇。积极实施亿元企业梯队提升工程,稳妥地推进镇办企业规范改制,理顺产权关系,企业迸发新活力。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美国TRW公司、杜邦公司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来自美、德、意、芬等1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专家长住大王,成了“大王居民”。大王镇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东方花卉出口韩国,凯银牌牛羊肉倍受东欧、约旦、阿联酋等国家的青睐。全镇40多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新闻纸、刹车片、子午胎等30多个系列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产品实现了工农全面开花,企业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文化大王:大王精神凝聚合力  一年四季,大王镇的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春节期间,村村组织文艺宣传队,进行锣鼓、秧歌、民间文艺汇演,同时宣传了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叫响了新一年工作的口号。“全民齐奋进,争创百亿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大王”、“大王人民齐奋进,争创山东第一镇”这些阶段性的口号和奋斗目标伴随着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走进千家万户,传遍全镇上下,统一了干群思想,凝聚着民心,鼓舞着斗志。自1990年开始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爱祖国爱家乡”活动月,吹响新一年工作的进军号,引导全镇人民把热爱祖国的高度热情变成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始于1993年的消夏文艺晚会,每年一届,自6月份至10月,带动全镇50%的村办起了消夏晚会;1985年以来每年举办的金秋花节主旨在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已从最初的菊花展览发展成为集花展、书画展、鸟展、经贸洽谈、文艺汇演为一体的综合交流盛会,成为展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成就,扩大对外开放,推介大王形象的名片。十佳文明公民、十佳岗位标兵评选等树立了一大批模范典型…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起到了文化聚魂的作用。  在发展中,大王镇高度重视文化的凝聚力和道德的约束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工业、农业、小城镇三篇文章一起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激发创造活力,不断开辟载体,做到精神文明具体化,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王文化品牌”,长年开展,从不间断。打造形成了以“双爱”月、消夏文艺晚会、金秋花节为主体,以重大节日庆典为主线,以“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十大文化载体。  大王镇坚持开展文明诚信教育,着力打造“文明信用镇”这块金字招牌。全方位加强公德教育,以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带动群众文化,以评选“好孝子、好媳妇、好家庭”为内容的尊老敬老三百评选活动促进了家庭美德建设,带动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了全民的文明素养,文明做人、诚信做事成为大王人干事创业的普遍风格,“奋进、创新、顽强、诚信”的“大王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大王镇建立了山东省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保存了全国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大王镇充分发挥这些红色资源的优势,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张太恒纪念馆两个“红色教育基地”,持续不断地对党员干部群众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每月6日,隆重举行机关升旗仪式,坚定理想信念。以“红色文化”为基调,大王镇的企业铸就了以“双爱”为共同内涵的企业精神……逐步形成了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红色文化为动力,以大王精神为内涵,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大王文化建设体系,“大王精神”成为凝聚全镇发展合力的灵魂旗帜,“建设文明报效祖国”成为大王人高尚情操的真实写照。  和谐大王:统筹发展力促多赢  大王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力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统筹发展,力求多赢。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工农互动、农企“双赢”。抓龙头,建基地,带农户,构建起了龙头企业与基地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格局,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每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20万元。大力培植了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凯银集团,带动形成了蔬菜、林木、畜牧、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配套建设了5000亩优质高效蔬菜大棚标准化良种示范区……建成了黄河三角洲最大花卉交易市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国家盆花研发推广中心。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王镇坚持发展与环保同行,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的同时,以高科技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向污染源重拳出击,几年来取缔“土小”污染企业90多家。同时大力实施以路域绿化、农田林网开发、村庄绿化等为重点的绿化美化工程,植树80万株,美化绿化村庄81个,林木存活率达到99%,林木覆盖率达到30%,“居在林中,人在绿中”成为大王镇这一生态型园林化小城镇的真实写照。统筹村镇发展。大王镇坚持村镇一体化战略,加大工业对农业反哺力度,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镇建设支持和带动农村发展,投资3000多万元倾注“三农”,实现了村镇“共赢”——全镇42个村通过市县小康文明村验收;镇财政向“三农”倾斜,实施农村道路改造和集中供水工程,90%的村实现了柏油路、互联网、集中供水“三通”;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建成了全省首家190安全生产信息指挥中心,形成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并进的全程教育体系。  魅力大王:新农村步入城市化  大王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城乡一体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农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三集中”战略,大力推进城镇现代化进程。先后实施了文化广场建设、城镇道路亮化美化、幸福公寓改扩建、阳河综合治理、兴广铁路、泰山路北延疏通、黄河路东延等一批精品工程,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品位不断提升。2006年,全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50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8090元。  “一轴三心,两水飘带,六区共建,城林相伴”总体规划的逐步实施,使大王镇拉开了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大幕。随着生态化建设步伐加快,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充满活力、和谐安宁的现代化小城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广饶县县委常委、大王镇党委书记燕振诚最后告诉记者,2007年,大王镇计划完成社会总产值440亿元,GDP100亿元,境内财政总收入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力争利用两三年时间,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综合实力稳居全省乡镇第一位,再造一个新大王,早日成为山东第一镇,攀升全国百强镇。

大王镇地处户县东北大门,位于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核心和西安——咸阳经济圈腹地。辖27个行政村,14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25人,耕地面积32300多亩,行政区域面积23.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7800余人。大王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108国道、西户、咸户公路穿境而过,镇区距西安11公里,距咸阳1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陇海铁路西余支线沿镇而过,是咸阳地区上西汉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王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凭借独有的地域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按照“围绕一个中心(小城镇建设)、抓住两个重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三个突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造大王食醋品牌)”的发展思路,镇村两级干部带领全镇群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  大王镇是一个商贸重镇。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于此古要道设店铺,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即成为商贸集散地,号称大王镇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兆伦钟官城遗址是我国自秦代至清朝全国货币制造中心,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开发意义。镇区面积5.2平方公里,镇区总人口7800余人,现有事业单位22个,大型集贸市场3个,镇区工业企业126户,商业摊点2000余家,日交易量已达千万元以上,集会人流每日多达2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长安、周至、兴平、咸阳及户县南部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户县北部、西安西部、咸阳南部一个大型的商贸古镇。2003年,镇党委、政府邀请有关专家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设计、规划论证,制做完成了《大王镇2003-2020年城镇建设规划》,为大王发展描绘出美好的蓝图。  大王镇是一个工业重镇。镇域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全镇现有中外合资、私营企业400多家,形成了以造纸、酿造、玻璃工艺加工、铸造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全镇现有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涂布纸厂7个,包装纸箱厂45个,彩印厂21个,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包装纸箱生产基地。有食用醋、保健醋企业35个,创出了“福春”、“益康”、“锦兴”三大名牌,并先后在杨凌农博会上获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另有建材企业18个,铸造企业14个,各企业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施二次创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镅坞纸业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总投资已达2000万元以上,成为集造纸、纸箱、化工、铸造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并荣获“中国表面处理工程优秀企业”称号。光达工艺玻璃有限公司产品销往欧美国家,出口外汇率逐年上升。长发铝业有限公司,引进外资3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华城钢杆照明器材厂、西安惠宁造纸厂、长城造纸厂等企业效益连年增长。非公有制企业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9000余人。截止2004年底,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31997万元,乡镇工业总产值30150万元,出口交货值480万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578万元,引进大型项目6个,引进资金3800万元,新发展大、小企业35户。  大王镇是一个绿色农业重镇。镇党委、政府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接受西安——咸阳经济圈的辐射,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到2004年底,全镇实现农业产值0.7亿元。按照省108国道沿线设施农业带、咸户路中棚草莓带、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的布局,大力发展镇区设施精品农业,镇区108国道沿线已建成100余栋日光温室大棚菜、果基地,咸户路中棚草莓已达300余栋,宋东、宋西已建成2000余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西安、咸阳重要的“菜篮子”。镇区北部渭河苗木花卉旅游示范带作为山川秀美工程列为国家级重点投资项目。长庆油田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渭河苗木花卉基地已初成规模,建成后将成为西安、咸阳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王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优势显著,治安秩序良好,发展潜力强劲,是各届客商投资兴业的一片乐土。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必将进一步推动镇区乃至户县以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优化县域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从而辐射带动西宝、咸户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经济发挥应有的作用。大王镇位于灵宝市东部边缘,地处黄河二级阶地,东与三门峡西区为邻,北濒黄河,南依崤山。面积:121.6平方千米,人口:64597人(2005年),2006年,辖干店村、新店村、冯佐村、李家寨村、偏沟村、五原崤村、北朝村、重王村、东南朝村、西南朝村、董家村、贺村、王和村、韩家村、沟北村、北路井村、西路井村、焦家岭村、吉家湾村、五帝村、闫家坪村、神窝村、沙坡村、南阳村、佛湾村、梨园村、西王村、大王村、北村、北营村、南营村、老城村、后地村、小北村、风沟村、马谢村36个村委会,301个村民小组。  大王镇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东西分别与三门峡市和灵宝市相距25公里;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310和209两条国道在境内呈十字交叉,北部有黄河轮渡可与一河之隔的山西相通;镇域之内实现了村村通油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历史上这里的人们崇尚教育,成人中初中以上文化的占90%以上,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能手4000余人,已获国家承认专业技术职称的有670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1人。  这里是灵宝圆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区,2000年以来,大王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确保口粮自给的同时,采取典型引路、科技支撑等措施,实施了以传统名产大枣和蔬菜、牧业为核心的“大蔬菜”战略,大幅度地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目前大枣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都已达到3万亩,家畜、家禽的饲养量均创历史最高。小城镇建设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之一,二三产业相应发展,提升了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近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净增200元。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局面。镇政府驻大王殿,人口47579人,面积83.5平方千米。辖31个村委会:大港、子向、金寨、八祥、珠龙、巷口、下海、中庄、集会、下垅、莲花、下堰、上堰、港东、港西、南山、下刘、坎下、柯畈、下街、枫树、姜祥、王崇、港沟、陈宝、上街、长林、龙武、刘寿、金湖、贵湾。大王镇位于川中盆地北缘,宝马河中下游,国道212线上,介于北纬31º18´1″——31º21´40″和东经105º50´50″——105º56´10″之间,东邻太华乡,南连三官镇,西与宏观乡接壤,北与兴盛乡、定水镇毗邻。北距南部县城17公里,南离南充市80余公里。民国29年(1940年)建乡,解放后仍置。1992年9月撤乡并镇,1994年8月恢复为建制镇至今。  全镇以粮油、蚕桑、生猪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为主。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3707万元,粮食生产达604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6元。有镇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4个,有村级小学4所、镇完小1所。到2006年底有14个村全面完成了农网改造。全镇安装陈控电话1500门,有移动电话1200部,家用电脑上网50台,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各1个。场镇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达1689余人,市场十分活跃。  全镇幅员面积20.17平方公里。2004年全镇共计3071户,13579人,其中:城镇人口1689人,农村人口11890人。人口密度为670人/km2。耕地面积7045亩,宜林面积13800亩,森林覆盖率为47%。辖14个行政村,106个村民小组,主要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有纳西族、白族、藏族、苗族、彝族等。境内丘陵起伏、山势蔓延、山峰小而多、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50——630米。历史无破坏性地震、冰雹。宝马河横穿境内,水源丰富、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镇日照总时数为1296.2小时,年降雨量一般为970——1450毫米。升钟水库斗、农渠灌溉全镇11个村、88个社,灌溉农田6000余亩。境内有环境优美、远近闻名的佛教场地和农民文化公园——郑家垭药王寺。伟人故里精神文明连片创建——的宝马河文明新村、灵宝山红军战地纪念公园,矗立境内宝马畔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大王镇(DawangZhen)位于安新县北部,距县城7.5千米。面积70.9平方千米,人口2.56万人(2002年)。辖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王村。容(城)新(安)公路过境。  沿革1961年建大王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改镇。1997年,面积70.9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大王、小王、南六、北六、中六、张六、大阳、小阳、小王营、西阳、尹庄、于庄、北张庄、南河、向村15个行政村。大王镇位于芮城县中部,地理座标为北纬34°37′50″-47′50″,东经110°30′10″-34′45″,北倚中条山,南临黄河。辖25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人口3万人,总面积113.6平方公里。耕地59737亩,水地3.2万亩。  自然资源  大王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越。位于最北端的方山景区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山势奇特,山高林密,潺潺泉水、美丽瀑布,玉带天街、2600多年古银杏树、1300多年的白皮松等众多自然景观,是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天然生态风景区。北有南辿自流灌区,中部有双万亩井灌区滋养着3万大王人民。  人文文化  大王镇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说众多。有新石器时代的金盛庄遗址,开辟了黄河流域人类使用陶器贮藏物品的先河。有早于永乐宫的下方寺、龙王庙、玉泉观;有盛唐兴建的靖道院等。近有红色旅游圣地抗日名将杨振邦屯兵的雪花山,远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出山前的战略要冲方山。  经济发展  近年来,大王镇树立打造县西经济重镇的发展理念,依托资源优势,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社会相和谐的新大王,促进大王政通人和、繁荣稳定。  1、苹果基地。大王镇栽植红富士等优质苹果2万亩,上坊、韩卓、小池、观后等村为苹果生产专业村,示范园200个,年产优质苹果5000余万公斤,远销东南亚。南辿3000亩红富士苹果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2、菊花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大王菊花生产协会,全镇发展药菊、荼菊7000余亩,年增加药农收入1400余万元,集种苗供应、栽培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产品远销浙江、广州、亳州等大型食品、药材市场。  3、生态林基地。全镇在沿山、黄河二台阶地退耕还林1.6万亩,植松柏、核桃、杜仲、花椒、国槐、刺槐、杨树、桐树等多种林木,通道绿化45公里,栽植片林240亩,防风绿化100公里。  4、干果基地。沿山前坪、小花、南辿、双桥、桥坪等村发展核桃、枣、花椒生产,1700公顷核桃2006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5、无公害香椿加工基地。依托前坪、南辿沿山一带生产的红香椿建立无公害食品加工厂-鑫峰食品厂,年加工红香椿100多吨,受益人均增收1200多元,企业被评为国家、省、市先进企业,产品被工商评为放心食品。  6、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为城乡人民提供丰富的肉、蛋、奶产品。  (1)养猪基地。小池、韩卓、观后、金盆等村为主规模养猪。百头以上猪场7个,全镇猪存栏6500余头。  (2)养牛基地。前坪、陈常等村为主的晋南大黄牛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全镇存栏超过1000头,为名优牛种--晋南大黄牛保存繁育基地。金盆村生态奶牛36头。  (3)养鸡基地。以新兴、观后、观庄等村为主的肉鸡、土鸡养殖,存栏10万余只,特别是方山景区绿壳蛋鸡养殖为农民又创出一条致富新路。
友情提示
此页是<大王镇>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信息资料
信息名称: 大王镇
信息栏目: 信息简介 联系方式
网页版本: 手机版 电脑版
推荐信息
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